-
客服热线
18672359950 -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08:00 -22:30
大学开放别忘了为何出发
春季,各大高校又迎来游客参观高峰,一些名校甚至变成旅游必去“景点”。为应对游客量激增的现象,不少高校都采取了“限客令”。例如,武汉大学由于今年校内古建筑集中维修,校园容纳能力大幅下降,取消了实施近20年的售票制,首次实行网络实名预约限流免费参观。不过即便如此,一些高校也难以完全控制外来人员的随意进出。(4月12日中新网)
每到旅游旺季,都会有类似消息传出。或者是大学对外来人员关上大门;或者游客似潮水般退去,然后在校园留下一地的垃圾。舆论的反应亦是多样的,有人批评大学气量太狭窄,不开放的大学难以成为一流大学;有人批评游客的素质太低,认为高校应该是个读书的地方需要清净等等。
大学到底要不要对外开放?它其实不是一个问题。从性质而论,当下我国的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公立学校,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理当向所有纳税人开放;从趋势而言,去除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更多设施被公众所共享,这是开放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开放的大学的必然要求。
大学理当和社会公众保持“零距离”,但打量现实,只是理想化的预设。具体说来,在开放事宜上,无论是大学还是游客,都应当保持某种行为的边界。大学不应当拒游客于门外,但它们有权保证基本的教学与生活秩序不被打搅。游客的参观权利应当被保证,但此种参观应当是一种良性的互动,不能以大学的不堪其扰甚至是烦不胜烦为代价。无论是大学还是游客,都不应过度强调自身的选择与权利,更需要被关注的,其实是大学开放到底“为什么而出发”。
专家所指出,校园开放的目的其实更在于教育本身。大学开放校园看似让渡了部分自由权,却获得了和社会交流、互动的机会;游客在参观大学的过程中,亦是一次重新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感受到大学的日新月异,甚至催生终身学习的激情。
大学“限客”是不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晰。如果大学在做出各种秩序疏导的努力后,大量涌入的游客还是带来了对教学生活秩序的负面影响,那么“限客”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大学没有任何作为,就出台了“限客令”,还是失于简单粗暴。大学理当保持一些与世俗不同的气质,校门应当如何对社会开放,对学校和公众而言需要共同努力。
- 2015-07-13学习氛围更宽松 “冲本”希望更大 部分考...
- 2015-10-19父母育儿焦虑多 调查:67.0%受访者归...
- 2015-04-11盘点高考“神校”们:缔造应试教育奇迹屡惹...
- 2015-05-10校园慈善募捐站在互联网风口
- 2015-07-13刘延东在河北调研时强调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 2015-10-19大学生通过会计考试难拿证 市职改办:在校...
- 2016-04-13悟透提问的“门道”
- 2015-05-10教育部副部长:"考什么学校就教...
- 2015-07-13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院校如何从“制器”到“...
- 2015-10-19我省将出台首个创新创业文件孵化器数量居中...
品牌·权威
教研·专业
课程·特色
师资·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