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
18672359950 -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08:00 -22:30
易成云:“证霸”求职遇冷,究竟谁之过?
大学狂揽65个证,办过社团创过业,当过企业董事长助理,可如今,安阳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四的孙同学投了50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他疑惑:难道65个证书抵不过一个985院校的学历?(5月12日《京华时报》)
又临一年大学毕业季,有关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话题自然而然便成为社会热点,引人关注。上述新闻中,这名三本“证霸”求职遇冷的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并试图借助该事件,力证用人单位“重学历而不重能力”这一命题。只可惜,所谓“证霸”,似乎也不能证明其拥有“过人之能”。
我们应当看到,报道中所谓“证霸”求职遇冷,以及用人单位“重学历不重能力”的推论,更多的只是一种一厢情愿、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因为当用人单位还无法判定某个人的实际能力时,他的学历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种证明。虽然这名“证霸”手持65个证书,可谓是“博学多艺”,但未必和所投的单位用人需求相对口,因为可能他并没有“专精一技”。所以大家与其带着受迫害感抨击用人单位,还不如直面现实,致力于将求职简历上“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的空话套话变成用工作实绩例证似乎更为靠谱。
在现实工作中,在基层单位,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对此类论调感到陌生。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天之骄子”投身铁路事业,扎根基层一线。但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却时常能听到一些老职工对他们“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负面评价。“心比天高”往往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象牙塔”内倍感优越,“温室”之中呵护有加,殊不知,理论还需联系实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笔者看来,“证霸”求职遇冷所影射的“学历与能力”问题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因为如果说学历只是能力的一个方面,那获得65个证书的所谓“证霸”,同样也不是其能力的全部证明。须知,工作能力是无法用“学历”衡量,更无法经“认证”获得。只有通过自己脚踏实地地去奋斗,用自己的工作实绩去证明。所以,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们,让我们不再抱怨,让我们放低身段,明确自己的定位,与其“博学多艺”,不如“专精一技”,惟有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如此才能真正适应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让自己的青春奋斗得更有目标和价值。
- 2015-03-13中国自考名人榜
- 2015-05-10用人单位对各学历层次的市场薪酬报价平均数
- 2015-10-21湖北安排财政专项奖补资金 确保随迁子女就...
- 2016-05-05我省启动高招专项计划今年起实施高职精准扶...
- 2015-07-13学习氛围更宽松 “冲本”希望更大 部分考...
- 2015-04-12专家:大学正在慢慢死亡 为了学费不顾体面
- 2015-05-10校园慈善募捐站在互联网风口
- 2015-10-21湖北省教育厅:民办高校在多方面享受和公办...
- 2015-07-13刘延东在河北调研时强调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 2015-05-10教育部副部长:"考什么学校就教...
品牌·权威
教研·专业
课程·特色
师资·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