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
18672359950 -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08:00 -22:30
教育时评:孝而不顺 也能给父母最好的爱
本周三是重阳节,很多网友因工作忙可能要等到周末才能去看望父母了。但还有很多网友通过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发出父母照片配以感恩话语遥寄祝福,一些赞颂父母爱的文章和视频同时热传。有网友对此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
有网友说,比起朋友圈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爸爸聊聊天,才是老人们最想要的节日祝福。
其实,成年人如何和父母相处,这是为人子女一生的事情,也是很多人困惑和纠结的源头。比如“孝顺”这个词,“孝”是指孝敬,恭敬,而“顺”,指的是顺从,服从的意思。合起来,传统文化中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标准就是,既要孝敬,又要服从。
这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或许行得通,但这种格局在孩子逐渐走入社会,开始独立承担生命的责任之后自然被打破。成年人要学会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对于父母的意见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不能盲目服从。
不可否认,父母所积累的人生智慧可能是孩子暂时难以企及的,但这不过是两代人在年龄和精力上的时间差。时代进步了,思想观念变革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和生活方式,无视这种变化强行将儿女束缚在自己单一的管制下,结果只能是弱化了下一代的生存能力。
生命就是一个轮回,父母和儿女的位置随着时光的改变会有一个自然地循环和接替。民间老话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做儿女所能给予父母的最大的爱,就是成长为一个能够让他们觉得骄傲的人。
中国的父母习惯在儿女的“翅膀硬了”、不再言听计从的现实中,感喟大势已去的悲凉,并且很愿意把这种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道德上的压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伤心是一种必然,是无可回避的关于精力上的衰退所带来的失落。
和自己爹娘不必较真,有的人参不透这个道理,经常因为父母的极端言行或者一些做法而生气,觉得他们为什么不能理解自己。其实有什么理由让父母一定理解我们呢?管我们吃好喝饱,管我们受教育,让我们可以长大成人,这就是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大贡献了。
这段路,曾经是他们领着我们走,现在,该是我们领着他们前行的时候了。放下怒气与苛求,用宽容的、豁达的,甚至宠溺的眼光去看待父母,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就会发现,爱是一种本来应该轻松的事情,只要降低那些因为接近而逐渐提高的要求。
人生就像走路一样,父母在前,孩子在后,中间保持一段距离,但父母慢慢老了,走得越来越缓,孩子却正当盛年,步伐加快,中间的这段距离在不断缩短。每个人都将迎来生命中这样的一天:孩子与父母并肩行走,而行动的方向不再由父母决定,是由孩子来把握。
- 2015-08-15盘点2015高考中那些让人着急上火的事儿
- 2015-12-06我国3所高校首次中外合作 办学培养艺术类...
- 2016-10-11视觉传达设计自考本科考三门一年拿到毕业证
- 2015-06-03教育部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
- 2015-08-14北大学生为“北大”标签尴尬:感觉欺世盗名
- 2015-12-06国办: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职进博士后站
- 2016-10-10高等教育自考专科自考本科一年快速拿到毕业...
- 2015-03-07考研复试关键词扫盲
- 2015-06-03教育部与各省份签高考安全责任书 重大失误...
- 2015-08-14“分数线之争”凸显招考职责错乱
品牌·权威
教研·专业
课程·特色
师资·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