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互联网+制度”让校服采在阳光下

“互联网+制度”让校服采在阳光下

时间:2016/7/25 12:21:51   来源:

“互联网+制度”让校服采在阳光下


中小学生校服因“毒、腐、丑”等问题受到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的国家标准出台一年有余,通过对校服质量安全作出明确规定,从国家规范层面阶段性解决了“毒”校服问题。而在教育领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对校服采购中的廉洁风险防控及其成效,关乎教育部门公信力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绝不容小觑。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预防腐败,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我国各地各部门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实践中一项重要探索。很多地方探索运用科技平台、“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来预防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实施中发生的腐败问题,让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用带电的“高压线”扎牢“制度笼子”。

  目前,一个借助互联网科技手段、着力促进校服生产采购公开透明的“阳光智园”校服平台,已在江西、河北、河南等14个省份试点运行。该平台着眼于预防腐败、推进采购信息公开,利用“互联网+”技术,立足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连接教育主管部门、监督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厂家,及时公开厂家信息与甄选标准,保障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同时,平台打破了校方作为中间商的传统采购模式,通过信息公开和在线支付,有效解决了校方多收费吃“回扣”及收取现金不入账形成“小金库”等问题。

  面对良莠不齐的校服产业和学校作为中间商的采购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棘手问题。互联网平台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从采购角色中解放出来,使其精力转向监管,同时改变其利益方的定位,有利于防止利益冲突,更好发挥其治理与服务职能。

  这也倒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规范校服招投标过程,推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督促校方将采购标准和流程晒在阳光下,防范校服采购中的廉政风险。可以说,信息技术平台不但为创新教育治理机制提供了有效手段,推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治理,更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承担各自的主体责任传导了压力,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但作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电商平台,探索才刚起步,尚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处理好平台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科技与制度”之间是“手段与依托”的关系,平台建设要以一个完备管用的管理制度群作为前提。诸如学校采购校服的标准与流程、企业准入资质审核制度、企业黑名单与退出制度、社会参与监督机制、激励与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处理好监管责任与监督责任的关系。对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以引导和规范,同时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体责任,决不能放弃和推诿业务监管职责。要加快推进完备的制度建设,堵塞漏洞,防止相关利益群体通过各种途径向平台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施加影响,从中牟取不当利益。

  三是处理好程序设计与实际执行的关系。防控廉政风险的科技平台,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能够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扩展廉政风险防控的内容,同时,还应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对平台进行检审,防止对程序与路径的过度依赖。

  四是处理好问题导向与观念转变的关系。一项技术运用的初衷,可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而随着实践的推进,技术和平台可能会重塑人们的行为习惯,转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因此,应注重经由平台推动不同群体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如引导教育管理部门、校方和社会越来越自觉接受阳光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观念,督促教育主管部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推动学校努力改进服务理念,引导校服生产销售厂商自觉树立竞争意识与廉洁意识,使其真正依靠产品质量和核心技术在市场中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