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农村娃:我选择复读是想为自己负责

农村娃:我选择复读是想为自己负责

时间:2015/8/18 12:19:39   来源:

“我高中三年就是睡过来的,根本没有学习。所以第一年的成绩我没有太吃惊。但想想,我是以中考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我们县最好中学的最好班,最后却三本都没考上,太不甘心了。”李楠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对自身有清楚认知的心态。

  心态是大多数复读生谈及的,决定复读成败的关键所在。

  从第一年高考成绩达到三本线到复读两年后考取国内一所985高校,吴涵被认为是复读班的“传奇”。在他看来,很多复读的学生,基础都不差,最终失败并不是实力上的问题,往往是心态导致。

  “复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平静’。平静地面对复读这件事,平静地复读,平静地考试……”吴涵说,自己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复读生,可往往在这条痛苦的路上过多沉浸在不安当中。

  吴涵说,面对高考的一次“失利”,有人会妥协,有人会选择其他的路,比如出国。在他眼里,好心态就是把复读当成和出国一样的选择,“复读一年,和那些出国需要读两年预科不是一个道理吗?”

  在李楠身边,虽然有不少传奇发生,但同时,遗憾也有很多。比如,带着三本分数进来拿着三本分数离开,带着一本分数和冲击名校的决心而来却拿着二本分数离开,甚至还有放弃二本学校不念复读一年后连三本都没有考上的同学……

  复读这条回头路值不值得走,能不能走成功,没有人能用数据说明。但在李楠和吴涵看来,真正想清楚复读的学生,成败并不在于最后的分数。

  “其实,很多人觉得一次高考不能说明什么,但复读的这一年能让他认清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李楠的后桌“战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第一年没考上三 本,觉得念高职“丢人”选择复读,第二年刚好达到三本线,最终却选择高职,“她看清了自己,更适合学一门技术!”因此,李楠认为,复读最大的成长在于“炼 心”。

  “心智的成熟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像我一样,高中三年幼稚到意识不到读大学的重要性,而这一年会让你迅速成长,知道自己是什么样、该是什么样,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李楠说。

  吴涵那一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他说,失败并不可怕,再次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没有站起来面对失败的勇气,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失败的人。

  “复读一年,换一个强大的内心,这个成长,也许对高考无用,但对接下来的一生,有用。”吴涵说。

  
对自己负责

  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是很多学生向往的名校、名专业。第一次高考那年,张克以在安徽省50万理科生中位列100多名的成绩被录取。可入学两年后,他却选择了退学复读。

  这个抉择令人惊讶。可张克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也曾尝试选修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也申请过转专业,最终无果。

  经过大二一年的犹豫和徘徊,张克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回到高中再战高考。

  在复读的一年中,张克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五,最后高考成绩是全省理科600多名――尽管不如第一次高考,但仍被中国政法大学[微博]

6年制法学实验班录取。

  成绩的落差并没有让张克失落,相反,他对现在的专业很喜欢。

  回头再看当初复读的选择,张克认为,现在的上升通道越来越个人化,你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同时,90后面对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不像以往要对组织、单位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罗洪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如今,高分复读学生的增多,在于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自己把握的前途欲望越来越强,更敢于作出复读选择。

  此外,王艋提到,像他一样来自教育水平不高省份的孩子,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拥有更多保送、出国留学[微博]

的机会,高考是实现自我价值、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最直接的方式。

  刘海峰说,近些年,依靠考上大学就能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高校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高考录取率在提高,但“上升渠道有限,也是导致高分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重新回炉的原因吧”。

  不过,这位老师担心,这种现象会让复读越来越功利化,会继续强化全社会的“名校情结”。

  如长沙某复读学校曹校长所言,不同时期,复读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复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候考大学是“跳龙门”,考生 拼尽全力去争取改变人生的机会,不惜多次复读;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开始扩招,读书的机会增加,复读人数减少;复读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由 于出路的多元化,升学率不断增加,复读越来越功利化。

  2008年,教育部出台“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禁令。许多复读生只能选择由教育部门批准的复读学校,“有关系的”可以在少数公办中学里“混”到一个角落坐。

  “现在的复读生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人数虽然少了,但质量变厚了。这些学生,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指导。而复读生群体的这种变化也值得高考制度、高等教育关注。”前述参与高考招生的老师说。

  
不过一次选择

  百度上有个名为“复读”的贴吧。贴吧里,有复读成功者的经验之谈,也有复读失败的悲痛教训……在王艋作出复读决定前,他曾无数次在这里寻找答案。

  一位吧友告诉王艋:决定复读要慎重,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不要因他人的看法而动摇;而选择复读要轻松,它不代表着失败,只不过是给自己再一次选择大学的机会。

  她送给王艋一句话:君若有此心,莫畏风雨行,不负而今志,明年化蝶时。

  王艋选择复读了。

  300天后,任何一种结果都有可能,任何一种结果他也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不过就是一次个人选择而已。”王艋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记者 诸葛亚寒 李晨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