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找无辜人发泄”的戾气从何而来

“找无辜人发泄”的戾气从何而来

时间:2015/8/14 12:01:33   来源:

整个事件让人震惊。人们不明白,事情为何会出现如此残忍的结果?虽然,媒体已经从个人社交平台和周围同学的采访中,获得了关于犯罪嫌疑人的更多信息,人们已经对犯罪嫌疑人有了更多的认知和判断,似乎看到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的一些端倪和逻辑,比如犯罪嫌疑人的暴力倾向、孤僻性格、窘困处境,但是当犯罪嫌疑人说出“就是想找个无辜的人发泄”时,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还是油然而生。因为,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两种极具破坏力的思维,而且这两种极具破坏力的思维并不少见,那就是:对他人的极端漠视,对暴力的极度迷恋。

  这种对他人的漠视,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开车的男子可以痛殴变道的女子;开宝马车的男子可以在闹市把速度开得像飞起来;在飞机上,众人可以因为小事情而大打出手。人们似乎缺少了敬畏和后怕,根本不在乎自己行为的结果是什么。

  伴随这种漠视的还有对暴力的迷恋。不仅是强者,连弱者也都成为了暴戾之人。似乎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发泄不满,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当弱者也成为暴戾之人时,更弱的人将成为牺牲品,他们在弱者的暴力之下无处可藏;当暴戾成为一种风气时,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弱者,因为力量的对比总是相对而言。所以,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人们通过暴戾的一面发泄着不满,而人们又因为别人的暴戾之气产生不满。于是,社会变得充满暴戾之气,人们变得更加焦躁和敏感,一点小的事情都可能引发一场大的冲突,一个小的矛盾都可能酿成一个大的悲剧。那些因为自身受害而迁怒于更弱者的报复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在这些事件中,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只有对破坏的追求。这无疑会让社会陷入一种不可预见的风险之中。

  生活总在继续,作为一个极端个案,其发生有其偶然性,人们虽然震惊但不必担心生活的常态被改变。但是,作为一种需要警惕的现象,“想找个无辜的人发泄”的表达和背后的思维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这到底是什么思维,其背后有着怎样的人性异化,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的思维在社会上是否还存在?如此,反思才能真正深入,人们对于个案的感觉才不会只是震惊和手足无措。

  前天北京警方证实,来自无锡的中国传媒大学[微博]

女生周云露,被同校男生李斯达强奸未遂杀害。前天上午,周云露的父母已经赶到北京,在学校的安排下入住宾馆。昨天中午,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公布了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李斯达的经过。在警方录制的视频中,李斯达竟然声称,“就是想找个无辜的人,当做一个发泄的点吧。”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季娜娜 综合新京报、京华时报、法制进行时

  落网视频公布

  他要找无辜者发泄,她再没从“剧组”归来

  在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中,办案民警敲开李斯达在内蒙古饭店的门后,发现只有他一个人。

  警方问:“周云露在哪?”李斯达一字一顿回答:“在我出租屋里边”,随后,他反问民警:“那个阳光家园,知道吧?”

  “怎么在你出租屋里?”民警问。

  李斯达答:“因为我做了傻事儿了。”

  “是什么傻事儿,她活着还是死了?”

  “对不起,死了。”原本低头的李斯达突然抬起头来,不断念叨着“死了、死了、死了……”

  很快,李斯达被民警戴上手铐带走。

  警方讯问李斯达是否与周云露有深仇大恨,他回答:“没有”,并解释“就是想找个无辜的人,当做一个发泄的点吧。”

  节目中还称,李斯达与周云露同年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去年两人本科毕业后,周云露考上了研究生继续学业,而李斯达却因为赌气不去答辩,最终只是结业,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他解释,“这也是找刺激”。

  “确实,事业不怎么顺,钱不怎么够花,自然就会有一些自暴自弃的想法。”

  面对警方询问,李斯达交代,今年6月开始,他萌生了“约女孩出去寻求刺激”的念头,随后在微信朋友圈中找到了大学同学周云露,并谎称要拍戏,“戏里的情节要试一下”。

  在收到短信后,周云露认为这是一个实习的好机会,于是来到了李斯达的暂住地。

  落网之后,李斯达向警方交代,他意图对周云露不轨,遭遇对方的反抗之后,气急败坏将周云露杀害。

  再调查

  他 什么都不在乎的艺术狂人

  1992年,李斯达出生在河南新乡,23岁的他,喜欢被人唤作“达叔”,他为什么会制造杀害同学的血案?

  1992年,李斯达出生在河南新乡,23岁的他,喜欢被人唤作“达叔”,他为什么会制造杀害同学的血案?

  有才:喜欢弹琴写作

  “除了奇怪一点,人还是挺有才华的。”在多位受访者印象中,李斯达在拍片、剪片、客串演员等方面,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还曾担任学校“戏剧之夜”评委。

  同学李青说,他擅长模仿各种声音,“比如电影片段里的背景音乐或者轰炸声等,都非常逼真。”

  “钢琴弹得可好了,张狂又怪异。”另一名同学说。

  在人人网李斯达的个人主页上,“爱好”一栏里写着:钢琴钢琴。

  除了钢琴,他还喜欢写作。在人人网上,可以看到他写的多篇诗歌、小说及剧本。这些小说和剧本,内容多与刑侦相关。

  奇怪:走路学起狗叫

  在同学的记忆中,李斯达读书时挂科不少,连专业必修课都不去上,“在他的世界里,什么必修课不必修课,毕业证他都不在乎。”一名同学说。

  这些怪异行为,李斯达的同学印象也很深,他曾经裸奔下楼洗澡,在楼道里大哭。“有一次他走路走着走着开始学狗叫。”同学李青(化名)说。

  扰民:深夜放摇滚乐

  李斯达租住房屋的多名邻居反映,李斯达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在房间用很大的音量播放摇滚音乐,“每次都是单曲循环”。

  有时候,邻居还能听见他一个人在房间内大喊大叫,但听不清喊了什么,并且“每次都要持续到凌晨一两点”。有一次,邻居刘小姐被吵得实在受不了,就去敲李斯达的房门,但对方既不开门也不关闭音乐。

  她 善良上进,如露珠般剔透

  周云露爱笑,也喜欢开玩笑。在身边人眼里,这是个露珠般剔透的善良女孩。

  同学:女孩家境不错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找到了周云露在宜兴实验小学的同学。

  在老同学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周云露就多才多艺,后来到中央音乐学院[微博]

附中就读,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她的家庭条件很好,据说父亲是做生意,母亲也是搞艺术的,擅长摄影。”

  知情人透露,周云露出事后,她的妈妈曾经发过一个微信,微信内容大意为“女儿聪明、漂亮、懂事、孝顺、能干、独立、自强,12岁到北京学习,中国传媒大学公认的优秀学生干部!无论是配音、歌唱、表演、编剧、导演均是佼佼者!竟遭毒手,是你太优秀,还是别人太可恶……”

  朋友:她帮老人卖鞋垫

  在片场拍照,周云露会张开双臂自称“开启飞行模式”;披上毛毯,则自嘲“一秒变大婶”。在朋友张轩(化名)的记忆中,周云露总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嘴角露出浅浅的酒窝。

  在中国传媒大学西门,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每天摆摊卖鞋垫,有人将此事发布到了微博上,周云露看到,也特意去买,还发布数条微博广而告之。

  大二开学后不久,她去一个剧组学习。一次因为化妆和买道具耽误了时间,她迟到一个多小时,让老师和学长等待,她过意不去,在多个个人主页平台上致歉,“不会忘记今天所犯的错误。2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