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科教强省 赣湘鄂资源共享

科教强省 赣湘鄂资源共享

时间:2015/4/24 16:23:29   来源:

“伴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三省在教育领域各自发挥优势,携手共同发展,有了更多可为的空间,”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早在2012年8月,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就在武汉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书。协议鼓励三省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学术交流、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说,随着规划获批,三省教育合作会更加密切,三省高校学分互认也有望实现。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武汉调研力推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而就在近一个月,国务院相继批复和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可见中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备受关注。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并被寄予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等诸多期待。

长江商报早在2011年就率先推出大型系列策划报道,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鼓与呼。如今“中三角”由梦想变为现实,长江商报将行走赣湘鄂,全媒体采访城市群,推出“共建中三角 打造第四极”大型报道。今天推出第一组报道,聚焦三省加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合作交流方面的新做法,探索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协作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

三省高校联合办学

“我们在江西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昨日(4月24日)刚带50名学生到庐山植物园、鄱阳湖等地进行野外实践,”4月25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谢志雄对长江商报记者说,该校去年已在江西建立鄱阳湖淡水湖生态与环境野外实践与教学基地,每年派多名学生前往实践。他介绍,庐山植物园植物丰富、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淡水湖,同时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线路,因此该教学实践基地对生命科学人才培养非常有利。

在中三角合作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武汉大学在江西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是三省教育合作的一个缩影。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2年8月,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就在武汉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书。协议鼓励赣湘鄂三省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学术交流等校际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跨省市开展科技合作与联合攻关,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共同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项目;支持三省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

三省教育协议签订后,南昌、长沙、武汉三个省城也行动起来,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介绍,长沙、南昌、武汉两年前就已签订教育合作协议,逐步以课题形式破解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性评价等;建立城市间友好学校关系,开展合作共建,培养教育品牌;加强干部教师队伍交流等。

武汉大学先后与湖南省政府、江西省政府签订协议,双方就人才培养、科技、师资培养和学科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并为三省提供智力支持。三省高校之间也已经行动起来,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说,该校去年与南昌大学签订协议,双方将在学生交流与交换、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开展系列合作,其中南昌大学每年遴选15至20名学生到武汉大学学习一个学期。华中师范大学与江西师范大学签订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协议,准备共同打造长江教师联盟,最近江西师范大学两名教师将来华中师大进行交流学习。

江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他们还推动了江西理工大学与中南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展联合办学、课程互选、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共享共建

“湖北大学生在本校图书馆借不到的书,可以通过三省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查阅江西、湖南的大学图书馆馆藏,实现异地借阅。”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的经济课程好、学科强,江西、湖南两地的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共享优质课程。

湖北省教育厅介绍,2012年三省签订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以支持三省高校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为重点,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整体谋划、相互支援。该协议的签订给学生带来了方便。南昌大学学生张婧说:“武大测绘学科实力强劲,相关图书资料也更丰富,我们能通过网络查找武大相关文献。”

不仅是高校,三省图书馆已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2013年6月,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签订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通公共图书馆联盟网站,包括三省共335家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5000万册藏书实现资源共享。长沙财贸医院刘卫民医生跑了多个图书馆都没查到急需的资料,但通过三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网站,他很快如愿以偿。“这样强大的公共数字图书馆,太方便了。”刘卫民说。

长江商报记者昨日登录中三角公共图书馆联盟网站,发现网站设有统一检索平台、联合目录查询等,点击统一检索平台湖南,直接进入湖南图书馆,可以查找相关图书及文献。

加强科技合作协同创新,三省已在探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谢志雄说,武汉大学已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建我国首个“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袁隆平、朱英国两位院士,将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还在进一步深入。2012年我国正式启动“2011计划”,这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目前武汉大学已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组建“长江流域杂交水稻协同创新中心”,争取进入国家“2011计划”。

朱英国院士介绍,我国过半人口以水稻为主粮,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利用是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江流域更是杂交水稻种植重点地区。在杂交水稻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关基础研究相对滞后,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没有突破,这需要高校、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4月上旬,我与袁隆平、荣廷昭、颜龙安、谢华安、陈剑平等院士一起在海南陵水聚会,并围绕长江流域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的科学问题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朱英国说,我们要建好协同创新中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学分互认有望实现

三省教育协议签订了,三省学校间交流多了起来,“虽然教育部门鼓励三省高校学分互认,但真正落实还有一个过程。”湖南一高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才生说,三省教育资源丰富,尤其湖北是我国高教重镇,三省开展教育合作尤其是学分互认有利于人才培养,“规划明确提出高校开展‘学分互认’,相信这一愿望将会实现。”他说。

张才生建议三省在职业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出台政策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三省有各自优势的产业,如湖北的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湖南的装备制造产业、新闻娱乐产业,江西的陶瓷、通用航空产业等,应该鼓励学生跨省到这些企业学习和实训。”

“关键是将规划内容落实,让普通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湖北大学教授叶显发说,政府鼓励三省中小学校通过建立联合体、手拉手等形式拉近三地学生距离,“黄鹤楼、岳阳楼、鄱阳湖将是三地小朋友共同的家乡美景。”

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湖北将促进三省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努力打造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先行区、教育资源共享示范区,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