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自考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应得到社会尊重

自考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应得到社会尊重

时间:2015/3/29 13:57:38   来源:

2005年4月,全国自考办自考综合处处长刘粤平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回答网友提问,当有网友问到怎样看待北京某著名高校老师在课堂上发表了较为罕见的贬低自考生的言论的问题时,刘处长表示:

在我的印象中,来自于高校的学者或者教师对自考生的不客观、不公正的行为,这怕是不是第一起。对这件事情、这些言论本身的真实性与否,我也不想去关注。但是这一现象本身说明了一个问题,有很多自考生不愿意承认社会上有这种歧视,但事实上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歧视自考生的现象确实存在,作为我们自考生来讲,也要承认这个现实。对出现的这种歧视现象,我个人表示理解。但是对他们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这里会涉及这样几个问题,也希望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

我觉得,之所以社会上产生这些歧视现象,包括前两年的公务员招考等各类考试存在歧视自考生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社会上确实在一些有关单位,或者少数高等教育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在人才观和成才观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在潜意识中似乎认为,只有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谓的这些“精英”才是人才,我觉得这是人才标准定位的问题,我们怎样看待“人才”。我个人认为,人才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他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具有一技之长,哪怕是修皮鞋的、修自行车的,只要有一技之长,他就是人才。所以我想,不要过于狭隘地理解人才的观念。

我记得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曾经重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认为,这句话本身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命题,就是怎么样认识人才观和成才观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对人才的理解是一定会出偏差的。如果按照有一些世俗的观点去认为,我想,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青岛港务局的许振超,作为一个工人岗位出的人才,他就不是人才。4月19号新闻及焦点访谈播出的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的技术人员邓建军,中专毕业,攻克了500多项技术难关,通过自学考试,能力得到提高,那么他也不是人才。如果这些人都不是人才,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太可悲了。

第二,作为长期从事自学考试工作的管理者,我也非常希望社会能够正视自考毕业生这个群体,他们身上所折射、所反映、所展示出来的人格特征。大家注意我讲的是“自考毕业生”这个群体,这个群体中,我认为他们有两个非常鲜明的人格特征,一个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顽强的意志品质,因为大家知道,自考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一次一次碰壁,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这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国家古而有之,在现代社会,也是中华民族应该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第二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自学,他们养成和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将终身受用。我们知道,上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过一本书,叫《学会生存》,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要学会生存,首先要学会学习。我想,学会学习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客观地讲,在人的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有限的,而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岗位上结合工作的要求自学而获取的知识。所以说,我认为,应该说每一个社会的人同时也都是自学者。从这点来讲,自考毕业生所反映出来的人格特征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第三,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了20多年,我们大家必须要看到一点,对我们国情要有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国家现在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大量的小学、农村、基层,有大量的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入初中,大量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大批的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等学校,这是国情所限。那么,这些深如果他们要继续学习,怎么办?总需要有一种制度,或者说一种教育形式去满足人们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要求。我觉得,作为一个国家也好,作为一个社会也好,理应给社会的全体公民提供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多种选择。我觉得,自学考试制度就恰好实现了这种社会需求。

另外一个方面,也必须看到,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国家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民主与平等,因为它最为开放、最为灵活,特别是对考生个人而言,它花费比较小。即便很多贫困的学生考上大学,但是读不起书,可自学考试为他们提供了读书的路。作为自学考试的社会功能,也应该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