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主导航>新闻中心> 建立高校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武昌区与7所高校共建“大学之城”

建立高校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武昌区与7所高校共建“大学之城”

时间:2015/11/11 12:38:53   来源:

 去年底,武昌区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等7所大学共同召开武昌地区大学与城市深度融合联席会议,达成共建大学之城初步意向。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武昌区与驻区高校之间形成了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在地方政府及高校内部设立常设办事机构,定期沟通信息。

建立了1400万元“青桐计划”专项资金,已在5.5创意产业园、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杨园教育科技创业园、凤凰社创意产业园4个园区建立大学生创业专区8200平方米,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108个。

深化与辖区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读书之城”建设。举办“大学生武昌古城文化寻根之旅——昙华林·青年日”活动,组织线下活动2次;一批高校图书馆、体育馆等资源向社会开放。

面向大学及高中学生设立“武昌区政府奖学金”,每年奖励辖区50名优秀学子,奖励标准拟为每人2万元。吸纳4名党外人士到区内挂职交流。实施“武昌英才行动”计划,成立了武昌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19家社会化服务机构、16位创业导师加盟。

武昌区与驻区高校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达成诸多共识。

——建立多层次沟通机制。一年一次的联席会议之外,通过领导热线或定期务虚交流的形式,就临时重要事项进行沟通。依托华中金融区、古城保护区、创新产业区等经济发展战略平台,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上开展合作,探索建立新型智库体系。

——建立理论研究宣讲合作机制。合作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研究,合作编写理论宣讲教材,互建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索建立区校科技资源合作共享机制。搭建科研成果推介平台,组织辖区高校、企业召开科研成果推荐展示会,推动科研单位与市场的“面对面”和“点对点”合作,实现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对接。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的外溢效应,推动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

——建立区校文化资源合作共享机制。推动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对外开放,共同开展文化创新及文化产业研究,为武昌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完善大学生助学就业合作机制。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校园行”活动,每年向地区高校投放一定场次专场毕业招聘会。开办SYB创业培训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与服务。

——打造区校人才合作培养平台。组织高校学者参评武汉市“黄鹤英才”和“武昌英才”,建立优秀人才库。建立大学生特色实践基地,每年向在校学生提供相关实践机会和岗位。

——共建区校社会治理合作平台。依托高校社会学院(系)和团委建立社工能力培训基地、公益组织培养输出基地。地方政府为高校的社会研究和实践提供实习、实训、实务平台,购买高校社会组织服务,为社团组织孵化提供支持。

——开展区校社会综治合作。开展大学校园周边集中整治行动,加强高校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组织开展高校及周边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大学周边商业网点的管理,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